close

比特幣一直以來市值排行第一,地位幾乎不可撼動。市場總有一種聲音認為:以太坊未來會超過比特幣。實際上,截止發稿(2021年8月12日)市值8380億美元,以太坊只有3630億美元左右,還沒到比特幣的一半。何以有觀點認為,以太坊能超越比特幣呢?以太坊是什麽?和比特幣又有什麽不同。作為投資者,這兩者的持幣邏輯又有什麽差異呢?

01
以太坊是什麽?

以太坊官網,將之定義為“一個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而生的全球開源平台。”簡單的說,以太坊是一個可以提供智能合約與DAPP開發的基礎設施平台。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17歲因為父親的介紹接觸到了比特幣。2年後,他輟學開始創業。他原本的初衷是想改進比特幣,只不過令他失望的是,在世界範圍內的數字貨幣圈巡遊之後,發現:大家關心最多的只是數字貨幣的投資功能,或更直白的說是投機功能。很多的幣種,都是用比特幣源代碼修改一番,就發布到網絡中成為新的幣種。沒有人關注底層技術。為此,他在詳細分析比特幣設計系統的優缺點之後,提出要建立一條新的區塊鏈,使之成為去中心化的應用平台。

2013年底,Vitalik Buterin就發布了以太坊白皮書: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以太坊的應用架構出乎意料的受到歡迎。因此,2014年Vitalik Buterin以1CO的方式為以太坊募集到了31000個比特幣(即當時1800萬美元)資金,Buterin團隊隨即成立了一家非盈利公司Ethereum Foundation,著手開發以太坊。直到2015年6月,第一款以太坊發布。

02
以太坊,和比特幣有什麽不同?或者說,以太坊相較比特幣有什麽升級呢。

兩者應用不同。
比特幣的定義,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也就是,比特幣最初設定的應用是去中心化的“貨幣”。因為總量恒定的特性,現在已經成為價值存儲與稀缺資產。它最大的突破是,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無須借助任何第三方中介直接進行的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讓互聯網從“信息互聯網”跨越到“價值互聯網”。

而以太坊圖靈完備,能實現智能合約和開發去中心化應用功能,所以它的應用定位是成為世界計算機、全球開源的基礎設施平台。

簡單打個比方:
假定A、B雙方進行交易,A需要支付B10塊錢,比特幣能實現無需銀行等中心化機構擔保的將“錢”支付給B。但以太坊能實現:A設定,B在完成某項任務下,再把錢付給B。不光如此,為能實現更覆雜的智能合約執行,A還能在以太坊上開發更深度的去中心化程序。

2)兩者共識機制不同。
在今年8月6日倫敦硬分叉升級以前,以太坊實際和比特幣采用的是同一種共識機制:即POW(工作量證明機制)。但工作量證明機制的一大硬傷,是交易處理效率太低、極其容易網絡擁堵。比特幣TPS處理速度,大概每秒7筆;以太坊也好不到哪里去,每秒只能處理15筆。這對於要成為世界計算機的以太坊來說,速度太慢了。

所以以太坊倫敦升級後,正式將POW的機制,改為POS機制。當然,以太坊礦工數量龐大,要相當一段時間POW機制,才能完全過渡到POS機制。所以以太坊當下是的共識機制是:POW和POS共混合共識。

共識機制的不同,也就導致了貨幣的發行機制不同。比特幣的發行過程是:人人參與記賬、以哈希計算爭奪記賬權,從而獲得區塊打包權,打包完成即獲得比特幣獎勵。獲得比特幣獎勵的過程,就是比特幣發行的過程。而以太坊,增加POS機制後,也就是:持幣用戶通過抵押以太坊,系統自動生息。用戶獲得利息的過程,即以太坊發行的過程。但這有一個門檻,以太坊用戶必須擁有32個以太坊,才能成為驗證節點,也才能質押挖礦、獲得利息。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是以代幣質押挖礦作為貨幣發行,那豈不是持幣越多,挖礦獲利越多。以太坊網絡豈不是越加中心化,背離區塊鏈去中心化應用的初衷?

為了使用POS機制提高處理效率,又能達到去中心化的目的。以太坊設計:如果用戶以超過32個以太坊數量質押挖礦,超出的部分將不會產生收益。所以用戶想要利用幣種充分挖礦,就需要把多余的幣種分散到其他賬戶。之後,以太坊2.0通過技術在這些質押挖礦的節點中,隨機選擇驗證者來驗證(即隨機分配記賬權),這即能減弱持幣大戶大規模控制節點的概率。此外,隨機被選中的128個驗證者將組成一個委員會,負責創建新區塊並獲得相應出塊獎勵,並每 64 個區塊後,信標鏈會重新隨機選擇驗證者。 這種定期且隨機的選擇驗證者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惡意節點之間進行串謀。

這樣的方式,以太坊的POS機制,安全性、去中心化都並不會比POW機制低。更重要的是:這個體系的升級,能極大程度的改善POW大量消耗資源的劣勢,非常環保。

3)礦工收益方式不同。
比特幣的礦工收益,是挖礦+轉賬手續費。轉賬手續費,是0.1%轉賬金額;以太坊的礦工收益,同樣也是挖礦+手續費,但手續費內容要比比特幣豐富得多。當你在以太坊發送Token、執行合約、轉移以太幣或者在此區塊上幹其他的時候,都需要付費,且這些都會作為手續費支付給礦工。

這並不意味著,以太坊的手續費一直比比特幣高。事實上,2020年之前以太坊的手續費比比特幣要低。2020年以太坊開始逆轉,來自Coinmetrics的數據,2020年以太坊累計交易費用為2.76億美元,是比特幣手續費(1.46億美元)的2倍。

為什麽?

是2020年DeFi、NFT大爆發,讓以太坊手續費大增。當然這其中,有源於以太坊網絡擁堵,高付費增加交易確認效率而帶來的手續費增長。但這能說明一個情況是:以太坊礦工的收益方式更加良性。比特幣礦工生態是:幣價持續升高,人轉賬的概率更少(因為幣價升高,轉賬手續費就會隨著水漲船高)。轉賬交易少了,未來比特幣又發行完畢(即礦工無礦可挖了),礦工收入就會大減。礦工收入大減,即無法激勵記賬。如此一來不免讓人有:比特幣是否能獲得正向循環發展的擔憂。

而以太坊礦工的收入,不光是挖礦獎勵、轉賬手續費,還有以太坊生態上的去中心化應用貢獻的手續費。也就是以太坊生態越繁榮,礦工收益越多。即便是,以太坊倫敦升級後,礦工手續費會短時的減少10–20%,但以此能換取以太坊生態的更加繁榮。未來以太坊礦工的收入也會增加。如此,以太坊礦工收益方式,是不是比比特幣礦工收益方式更加良性?!

03
最後,還有市場對比特幣、以太坊的估值完全不同。也即,投資者必須明白,兩者持幣邏輯完全不同。

比特幣最初的設定:全球流通、去中心化發行、總量恒定的貨幣。但交易手續費的水漲船高,已經無法實現全球流通的願望。唯一能錨定的是價值存儲。對標黃金,可能是比特幣最大的未來。

但以太坊完全不一樣,市場對它的需求逐漸增長且多元:
1)以太坊,能夠作為價值存儲。因為共識機制改成POS,用戶可以持幣生息(即質押挖礦)。
2)以太坊可以作為支付貨幣。消費者可以用以太坊,在以太坊生態上消費,比如買賣藝術品(NFT)、遊戲資產、保險等數字資產。
3)企業能在以太坊上,開發去中心化的應用。創意貨幣化,能成為企業發展的新經濟。
…..
總而言之,以太坊逐步升級以來,已經能夠實現:貨幣發行、貨幣流通、支付轉賬、“存款”生息(質押挖礦)、DeFi借貸、半金融“雇傭合約”“為解決問題而設定的自動執行懸賞”等等的,金融與非金融的經濟生活。

對於以太坊的估值,有觀點認為:以太坊是數字世界的商品、支付網絡、非主權化的價值存儲,甚至是一個數字國家。因為它有公民(錢包和用戶)、貨幣(ETH)、公司(DAO 和 Dapps)、金融市場(DeFi)以及未來能形成與其他數字國家的關系(不同鏈之間的橋梁)。這也就是為何市場總有聲音認為:以太坊,未來會超越比特幣的原因。

既然以太坊優勢那麽多,但為什麽比特幣的價格、市值還是要比以太坊要高得多呢?

大概是一直以來:比特幣作為數字貨幣的開山鼻祖,共識最多;並且比特幣的通縮是既定的、價值存儲未來藍圖實現的技術是穩定的;而以太坊的通縮,從倫敦升級後才剛剛開始;而它是否能真正作為價值存儲,要依賴以太坊生態的發展。為維護以太坊生態,以太坊底層技術也要不斷突破創新,這難度恐怕要比比特幣高多了。

所以,未來以太坊能超越比特幣嗎?一起拭目以待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inEx Chinese 的頭像
    CoinEx Chinese

    Coin Ex的部落格

    CoinEx 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